咨询热线:0755-86307386 传真:0755-86307386 联系人:马小姐 邮箱:2850680688@qq.com 晶振事业部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粤兴二道6号武汉大学深圳产学研大楼B211
集成电路的TDDB物理机理!
发布时间:2018-02-14 点击量:1636
集成电路的TDDB物理机理!栅氧可靠性问题在集成电路行业初期就已经是个重要的问题,随着器件尺寸的减小,栅介质层随之减薄。
在过去几年中,氧化膜厚度已经接近几个纳米,因此氧化膜中的任何缺陷、杂质或界面态对栅氧来说都有重大的影响。
此外,栅氧的失效过程是个积累过程,氧化膜中的缺陷容易俘获电子,随着时间的延长,电子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形成通路,致使氧化膜击穿,导致器件失效。
随着器件尺寸的进一步缩小,高介电常数介质(high k)作为栅氧的替代材料成为必然趋势。然而 k 值越高,介质击穿电场 Ebd 越低,根据Joe等人的解释,由于 high k 材料中存在局部高电场,导致极化分子键的扭曲甚至断裂,降低了介质层的击穿强度。
Joe 等人还发现,在同样的厚度下,high k 材料比 SiO2 具有更小的 β 值,也就是说high k 材料具有更大的离散度,这是由于缺陷/陷阱的单位尺寸随 k 值的升高而增大。
Kenji等人研究了 high k 材料的漏电流逐步升高现象的原因,认为在介质层中的软击穿不同时间在多个位置发生,提出了多重软击穿机制,high k 材料的可靠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。